2021永續挑戰

找到企業欄位,
瞭解永續挑戰!

『 對台灣好的食物 』
"重新定義台灣的飲食文化 "
雲朗觀光集團
始於2009年,雲朗觀光是創立於台灣的國際連鎖飯店品牌,旗下收藏各色有故事的據點,從日月潭邊坐看雲起時的「雲品溫泉酒店」,台北車站旁令人留戀的歐洲古堡「君品酒店」,東方米其林的飲食藝術「頤宮」,到威尼斯運河畔的「雲水之都」,營運模式涵蓋飯店、餐飲、婚禮及宴會。
以人文底蘊為核心,雲朗觀光自許「做值得的事」,在歷史文化和大自然的感動裡,拉近人們相互的了解,讓旅行不只是人類文明的開始,更可以是讓世界美好和永續的橋樑。

『 讓永續生活普及化 』
聯合利華
聯合利華於1984年立足台灣至今超過三十年,為全球日用消費品領導企業,於190個國家製造與銷售約400個品牌,追求使命感的全球企業,正致力於讓永續生活普及化。
目前在台經營品牌包含多芬、麗仕、Clear淨、凡士林、白蘭、熊寶貝以及立頓、康寶等都是消費者最信任、喜愛的生活夥伴。

『 IKEA家具翻新 』
"循環家具新修繕計畫 "
IKEA宜家家居
IKEA的理念起源於為大多數人提供價格實惠的家具家飾,而非僅為了少數人。透過將功能、品質、設計和價值結合在一起,而且始終秉持著永續要素,並透過設計、採購、包裝、配送與經營業務模式,在每一個環節都體現IKEA理念,實踐IKEA的願景:為大多數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。IKEA於2030年前目標為,承諾達成氣候正效益以及全面轉型成為循環經濟企業,並在地球可承受的限度內,讓超過十億人過著更美好的日常生活。

『 好生活 =好森活 ?』
"最後一哩:綠色公民消費意識 "
金百利克拉克
在金百利克拉克,我們全球一致的核心價值主張為:「在生活必需品領域引領世界邁向更美好生活Lead the world in essentials for a better life」金百利克拉克台灣分公司成立於2001年,目前在台灣設有3座工廠,是國內規模數一數二的民生消費用品外商企業。
總部設於美國德州,成立迄今已有149年歷史,為全球家用紙品暨個人護理用品領導企業,全球員工人數約4萬名。2020年全球銷售額超過185億美元,旗下知名品牌包括舒潔Kleenex、好奇Huggies、靠得住Kotex等,在80個國家中市占率皆為第一或第二。

『永續時尚的力量 』
"解決世界第二大污染源 "
Story Wear
零廢棄時尚Story Wear創立於2017年,提倡不製造垃圾的時尚,利用回收衣物、布料,結合在地弱勢婦女與家庭來製作商品,以推廣「永續時尚」為己任,實踐「循環經濟」的可能。時尚產業是續石油之後,世界第二大的污染源,品牌希望提供消費者另一種購物的選擇:
堅持|原料來自回收布料衣物,所有商品均為回收廢棄衣物。
堅持|生產線由二度就業婦女、腦性麻痺媽媽們所組成,他們同時也擁有著卓越的裁縫工匠技術。
堅持| 100%手工製作、台灣設計、製造。

『 循環與工藝』
『 共生的日常』
春池玻璃 | W春池計畫
全臺最具規模之廢棄玻璃回收業,致力於提升資源回收的再生與價值,目前跨足於工業原料、科技建材、文化藝術與觀光工廠,總公司位於臺灣新竹,並擁有三家相關企業,每年回收並處理超過10萬噸的玻璃。秉持著「永續經營,綠色創新」企業理念,春池玻璃在2015獲得根留臺灣,展望全球之「金根獎」之殊榮。蔡英文總統更在2016年9月親自參訪春池玻璃觀光工廠,並給予極高評價,稱春池玻璃為臺灣「循環經濟」之典範。

『 無痕網購的電商挑戰』
明基電通
從「實現科技生活的真善美」(Bringing Enjoyment ‘N’ Quality to Life)願景出發。BenQ致力成為科技產品和整合解決方案的領導企業,用心瞭解人類生活的需求,投入數位生活、企業營運、醫療保健以及教育學習領域,提供增進生活品質、促進營運效能、帶來完善健康照護以及創造靈活學習應用的多元創新產品,包括一系列投影機、專用液晶顯示器、商用大型顯示器(互動式、數位看板)、喇叭及WiT護眼智慧檯燈等,實現科技生活的真善美。Because it matters。

『 用這一代的教育』
『 影響下一代的環境』
DFC臺灣
2009年由印度發起的 DFC 挑戰,至今已有超過七十五個國家響應,被聯合國認證為達成全球優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方法之一。臺灣教育浪潮推進下,我們發現:若要孩子成為未來所需的人才,就需要一群願意引導他們的教師,於是展開了「種子師陪計畫」,積極與全臺中小學教師攜手打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。透過完備的系統性陪伴和培訓系統,讓老師掌握設計思考融入課程的方式,並且適時給予老師協助,成為願意嘗試改變的老師們的堅強後盾。

『 蚵以攜手湧續行動 』
海湧工作室
海湧工作室從海龜的保育行動中,發現海洋垃圾問題的嚴重性,開始透過講座、淨灘、遊戲化教學等方式,來推廣減塑零浪費理念,更與小琉球在地青年,共同推動『雨衣琉著用』、『琉行杯』、『海灘貨幣』、『咕咕幣』等永續資源實踐計畫,讓環保的行動從地方扎根。

『 越域吧 !』
"更生監獄轉型創生學校 "
台灣田野學校
台灣田野工場的夥伴們各個都是既瘋狂又創新的熱血青年,我們相信知識就在田野裡、學校就在土地上!站在23.5度的北迴歸線上,不斷的透過勞動來實踐,謙卑的向土地學習,共同投入的社區營造行動及舊監獄日式宿舍聚落再生實踐工作,2020-2023將展開為期三年的實驗行動,於舊監獄內進行藝術進駐、主題策展、更生課程等發酵活動,嘗試在原先監獄的更生基盤上,逐年轉化成點燃人們自信與熱情的創生學校。
%20-%20Jhao-Cian%20WANG-02_pn.png)
"保留核心藝文價值 "
"面對商業模式挑戰 "
阮劇團
「阮」就是臺語的「我們」: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。
2003由一群嘉義子弟返鄉成立的阮劇團,以故鄉嘉義為發展基地,將在地民俗文化揉合於現代戲劇中,也思考、實踐,表演藝術如何更積極地走向民眾與社會,發掘與探索當代「常民戲劇」更多的可能。